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冷月天涯

易朽的是生命,似那转瞬即谢的花朵;然而永存的,是对未来的渴望,生的激情。

 
 
 

日志

 
 

[原创]初中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研究课题)  

2011-10-30 09:17:32|  分类: 教研教改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一、课题的提出

在新课程背景下,尽管我们试图按照新的课程标准施教,努力落实新的课改理念,但是我们却无奈地发现:学生在课堂上不肯积极发言,课堂气氛仍然沉闷;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依旧糟糕,拙劣;学生作文还是跟往常一样生涩、蹩脚;如海的试题,如山的作业,压得学生透不气来,学生根本就没有课外阅读的时间,阅读能力的提高更是无从谈起。

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既有来自学生的,也有来自教师的,但主要原因还是教师方面的。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导,教师的导向对学生的学习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来自教师自身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学习的本质认识不足

学习是促进人成长的方式,其终极目的是通过一定的训练,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能,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生活中并不需要纯粹的毫无用处的知识。如今的语文课堂却呈现一种僵化的模式,每篇课文的教学,都仅限于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写什么(内容),为什么写(主题),怎么写(写法);都在重复着“内容-写法-主题”的教学步骤。语文课堂全面开花,全面肤浅。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能形成良好的技能,碰到问题不知如何解答。

2、教学任务不明确

教师教学目标的确立直接指向知识的传授,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识记课堂传授的知识,成为教学的中心和唯一任务。而课本是知识的载体,将课文教完便成了教师的首要任务,这种只顾知识的传授而不管学生有没有形成能力的做法肯定是不行的,教材只是阐述基本原理的一个例子而已。

3、以手段代替目的

练习只是一种检测手段,而不是目的。现在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是作业过多过滥,学生疲于应付,有些学生干脆不做。如何设置高效作业,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技能,既能保证必要的作业量,又能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这是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基于以上的困惑与反思,我们提出了“初中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这一校本研究的课题。研究的目的,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会用语文这一工具解决生活中碰到的实际问题。语文教学就是要教给学生规律、方法,使学生终身受用。

二、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理论是现代教育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靠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情境下,借助师生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教学过程,不能单纯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获得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的过程。强调对学生的要求不仅是“学到什么”,而更主要的是“学会怎样学习”,实施新课程改革呼唤的“自主学习,探究创新”。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讲过:“教材只是一个例子。知识是教不尽的,工具拿在手里,必须不断地用心地使用才能练成熟练技能的,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就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标的精要地‘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

由此可见,将方法、规律教给学生,让他们学会学习,能够自己解决实际问题,应是我们语文教学追求的终极目标。

三、课题界定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应用,既包含了校本教研,也包含了校本教材的开发和利用,以及校本教材在使用过程中的经验总结。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根据研究的成果编写相应教材,再对教材在应用过程中的得失进行总结反思。整个研究遵循“校本研究-校本教材-教材应用—总结反思”的思路进行。

四、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1、教师目标

全面提升参与教师的综合素质。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增强教师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审视、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的意识,提升分析、解决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

2、学生目标

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通过校本研究促进学生健康、主动、充分的发展,在语文实践中学会学习。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让学生在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和彼此合作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努力提升语文素养。 

(二)研究内容

校本研究,就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简言之,就是教师为了改进自己的教学,在自己的教室里发现了某个教学问题,并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加以追踪或汲取他人的经验解决问题。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因此研究的内容涉及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我们在研究中将具体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如何落实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

2、教学中如何设计问题,让学生乐于开口?

3、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如何才能使作文不再成为学生之痛?

5、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五、研究方法

校本研究需要多种教育科研方法的综合运用,如观察、访谈、调查、总结、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比较、预测等等。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将根据研究对象的实际变化以及研究的进展等情况,灵活地选择和确定研究方法,如行动研究法、实践反思法、个案研究法等。

六、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2011.04——2011.09 ,理论学习、课题申报、方案制定、培训研究人员。

2、实施阶段:2011.09——2013.06,进行课题研究,针对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探讨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进行校本课程开发,资料收集与整理、并在实际使用中,不断调整和修改方案,总结经验,反馈改进。

3、总结阶段:2013.07——2013.10,全面总结阶段,完成各项研究工作,做好结题准备、报告撰写、资料汇编。

4、结题阶段:2013.10.课题结题。

 

七、预期成果

1、课题研究报告。

2、相关的课件和音像制品。

3、论文集及典型课例等。

4、相应的校本课程教材和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八、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本课题的主要理论支撑是建构主义,建构主义是现代教育的理论基础,也是我们新课改的理论依据。同时我秉承了陶行知先生关于“教材只是一个例子”的观点,以及“校本教研”的相关理论,提出了《初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这课题。

课题组主要成员平均年龄在38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期。所有成员都拥有本科学历,并且从教多年。宋剑平、赵世慧两位老师曾参与市级课题的研究,并已顺利结题,有丰富的研究经验。梁博光老师擅长教育教学理论的研究与理论性文章的写作。杨绍贵老师文学功底深厚,在作文教学方面颇有心得。李海燕老师思维敏捷,做事充满激情和干劲。本课题组成员共事多年,已以成为一个优秀的团队。

更为重要的是,本课题的提出是自发的,目的是要解决我们自身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与那种纯理论性的研究和被研究相比,具有不可比拟的能动性,参与者的积极性会更高,也更容易出成果。

同时这一研究课题是在学校全面推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提出的,本课题的研究也是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一项具体举措。

课题组成员:龙国忠、黎菊发、宋方程、梁博光、宋剑平、杨绍贵、赵世慧、李海燕。

 

  评论这张
 
阅读(661)| 评论(2)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